——糖心vlog开展“行走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奋斗精神。3月20日,糖心vlog相思湖校区思政艺体党支部、口腔医学技术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组织护理、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共青团员学生代表,来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园开展“行走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党建带团建赋能: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园作为南宁市重要的思政教育基地,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从“红船精神”到“长征精神”,从“两路精神”到“抗疫精神”,思政艺体党支部书记潘馨声细致解读了伟大精神背后的感人故事和深刻内涵,引导团员学生思考如何将伟大精神融入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大家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坚定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明确了身为未来医护人员的责任担当。
思政课实践教学:让理论在行走中“活”起来
在“长征精神”展区,师生们驻足观看革命先烈的事迹展板。“长征精神体现的是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品格,这与我们卫校学子践行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通过聆听思政课教师肖雯的现场讲授,大家深刻认识到,思政课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力量。
2024级护理专业学生鲁豪表示:“这种边走边学的方式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感染力,今后我会将这些精神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
专业课融合思政:让工匠精神在实践中“扬”起来
在活动现场,口腔医学技术教研室副主任王瑛瑛精心设计了“工匠精神引领专业成长”主题实践环节。她以“生态修复与口腔修复的共通性”为切入点,引导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学生思考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专业学习。王瑛瑛指出,工匠精神强调“传承与革新”。在口腔修复行业,匠人们不仅在传承着百年技艺,更在不断探索如何让工艺与生态和谐共生。通过优化义齿制作流程,减少能源消耗;利用数字化技术精准建模,降低材料损耗。每一次对细节的打磨,都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每一次对环保的坚持,都是对地球家园的守护。
2024级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滕晓蕾同学表示:“口腔修复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像保护生态一样耐心细致、追求完美,这将成为我今后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本次“行走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是糖心vlog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悟精神力量,在实践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未来,学校将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打造更多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实践教学课堂,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卫生健康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糖心vlog 潘馨声)
来源 ∣ 糖心vlog相思湖校区思政艺体党支部、口腔医学技术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
撰稿 ∣ 潘馨声
图片 ∣ 肖 雯
编辑 ∣ 谌湘芬
一审 ∣ 覃春燕
二审 ∣ 陈 淙
终审 ∣ 方 莉
强化督导实效 服务“双优”建设
耕耘教坛播新梦,同心砥砺共前行